发那科(FANUC)PMC(Programmable Machine Controller)数控编程手册是指导用户使用PMC进行数控机床辅助控制编程的重要技术文档,以下从手册核心内容、编程基础要点、关键功能应用三方面进行解析:
一、手册核心内容
PMC基础架构
输入信号(X):机床侧操作按钮、极限开关等,直接连接I/O单元。
输出信号(Y):控制电磁阀、接触器等执行机构,通过梯形图逻辑运算输出。
内部信号(F/G):F信号由CNC系统反馈(如伺服就绪信号),G信号用于PMC向CNC发送控制指令(如轴互锁)。
程序结构:包含第一级(高速处理)、第二级(普通顺序控制)和子程序三级架构,支持8ms/48ms双精度定时器,通过CALL指令实现模块化编程。
信号分类:
I/O link配置
硬件连接:支持16组I/O单元,每组最大1024点,通过link总线实现NC与I/O单元的串行通信。
地址分配:X/Y信号地址由机床厂家定义,F/G信号地址由CNC系统固定分配,需通过PMC诊断画面确认。
二、编程基础要点
梯形图逻辑设计
基本指令:使用常开/常闭触点、线圈指令实现逻辑控制,支持定时器(TMR)、计数器(CTR)等高级指令。
扫描周期优化:第一级程序每8ms执行一次,用于急停、限位等高速响应逻辑;第二级程序按扫描周期执行,复杂逻辑建议使用子程序减少处理时间。
参数设定与调试
PMC参数:通过CNC设定画面配置定时器、计数器、保持继电器等参数,支持二进制/BCD码计数模式。
调试工具:使用FANUC LADDER-Ⅲ软件进行在线监控与修改,支持信号追踪、强制输出等功能。
三、关键功能应用
机床保护与互锁
急停处理:在第一级程序中编写急停信号(*ESP)检测逻辑,确保故障时立即切断动力源。
轴互锁:通过G信号实现多轴联动时的安全互锁,防止机械碰撞。
自动化流程控制
M/S/T功能处理:解析CNC发送的M代码(辅助功能)、S代码(主轴转速)、T代码(刀具选择),驱动液压/气动装置完成换刀、主轴定向等动作。
状态监控:实时采集机床运行状态(如主轴负载、进给速度),通过PMC逻辑触发报警或调整控制参数。
数据交换与通信
数据表操作:使用D寄存器实现PMC与CNC的数据交换,支持刀具寿命管理、工件计数等功能。
宏程序联动:通过系统变量(如R9000之后地址)与PMC信号交互,实现复杂加工流程的自动化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