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板流量计的温度、压力补偿点安装位置,需严格遵循GB/T 2624-2006《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》 等标准,核心原则是:确保采集的温度、压力信号能真实反映孔板节流处的流体工况,同时避免流场扰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。以下是温度补偿点、压力补偿点的具体安装要求及细节:
一、压力补偿点(取压点)的安装位置
压力补偿的核心是采集孔板节流装置所在管道的 “静压”(反映流体的实际压力状态),需区分 “孔板上游取压” 和 “独立压力取压” 两种场景,优先选择与孔板一体化的取压结构(避免额外流场干扰)。
1. 首选:与孔板一体化的取压口(推荐,精度最高)
孔板流量计通常配套 “节流装置组件”(含孔板、取压环 / 取压法兰),压力补偿点直接利用组件自带的上游静压取压口,位置要求:
2. 次选:独立压力取压点(无一体化组件时)
若孔板无自带取压口,需在管道上单独开孔设置压力取压点,除满足上述 “1D~2D 上游距离” 和 “径向位置” 外,还需注意:
二、温度补偿点(测温点)的安装位置
温度补偿的核心是采集孔板节流处流体的 “平均温度”(反映流体的密度、黏度等物性参数,修正流量计算误差),需确保测温元件能充分接触流体,且避开流场突变区域。
1. 轴向位置(关键:与压力取压点 “同截面或邻近截面”)
温度取压点需位于孔板上游侧,与压力取压点的轴向距离需满足:
2. 径向位置(确保测温元件插入深度)
测温点需垂直于管道轴线,且测温元件(如铂电阻、热电偶)的插入深度需满足:
3. 避开干扰区域
三、特殊介质的额外要求(液体、气体、蒸汽)
不同流体的物性差异会影响补偿点安装,需针对性调整:
| 介质类型 | 压力补偿点特殊要求 | 温度补偿点特殊要求 |
|---|---|---|
| 液体(如 water、油) | 取压口避开管道底部(防止积液进入变送器);取压管需倾斜向上(坡度≥1:10),避免气泡滞留。 | 测温元件避开管道底部(防止接触沉渣,导致温度偏高);插入深度需≥D/2,避免受管道壁温影响。 |
| 气体(如空气、氮气) | 取压口避开管道顶部(防止气阻);取压管需倾斜向下(坡度≥1:10),便于冷凝水排出。 | 测温元件需全插入(≥D/2),避免因气体分层导致温度测量偏差;若气体含粉尘,需加装防尘套管。 |
| 蒸汽(如饱和蒸汽) | 取压口位于管道水平直径上方 45°(防止冷凝水进入变送器);取压管需加装冷凝罐(平衡蒸汽冷凝压力)。 | 测温元件插入深度≥D/2,且远离冷凝水积聚区域;若为过热蒸汽,需确保测温点无液膜,避免温度测量偏低。 |
四、安装位置的 “禁止项”(绝对不能犯的错误)
五、总结:安装位置核查清单
遵循以上要求,可确保温度、压力补偿信号能真实反映孔板节流处的流体工况,从而通过公式(如标准节流装置流量公式)准确计算出实际流量,避免因补偿点偏差导致的测量误差(通常可将误差控制在 ±0.5% 以内)。

